查看原文
其他

总览 | 《当代文坛》2023年总目录


《当代文坛》2023年总目录




第1期 目录


名家视阈

文学批评、阐释与意义空间/南帆


学术观察

论文学思潮对于社会启蒙的促动和纠偏/张光芒


高端访谈·主持人·黄平

史料、历史化及其相关问题思考——吴秀明教授访谈录/吴秀明  周诗寒

当代文学研究的“文学性”问题·主持人·张清华

为何要重提“文学性研究”/张清华

存在一种令人愉悦的“文学性”吗?/谢有顺

孙犁的“情色”话语/王彬彬


“九十年代文学”再出发·主持人·张洁宇

重审1990年代“人文精神讨论”的精神症候——兼论当代文学的文化资源问题/贺仲明

论浩然1990年代“文艺绿化工程”的思想与实践/张慧

“现代”之外的团结是否可能?——重读《白鹿原》的共同体想象/辛颖


发现经典·鲁敏专辑·主持人·张学昕

灵魂交响与叙事变奏——读鲁敏的《金色河流》/张学昕

大河汤汤,溢彩流光——读鲁敏的《金色河流》/岳雯

财富观、心灵史与当代性——论鲁敏长篇小说《金色河流》/任竹良

伦理之痛与时代之思——鲁敏小说论/蔡岩峣

时间沙、取景器及其他 (创作谈)/鲁敏


百年回眸

百年中国文学中母亲形象的类型与写法/周明全

感性经验中的文学理论——郁达夫“主情”论话语建构的实践取径/伍世昭

1930年代末“真正文学的诗”论争——孙毓棠在抗战时期的诗学经验/张颖

从“起点”到“开场”——多重“起点”下现代小说语言与文体的创生/燕晓 


作家研究

当代大学现状与新儒林外史——晓风小说论/高玉

卢新华:伦理视角的介入及其文本实践——解读小说《伤痕》《紫禁女》《米勒》/田泥

雪漠的凉州书写——以凉州“贤孝”对作家的影响为视角/赵学勇  郭大章

历史“内/外”的总体性诗学重建——以胡学文《有生》为个案/王金胜

21世纪女性写作的公共性倾向考察——以黄咏梅小说为中心/闫东方


现象透视

论“读图时代”的媒介诗学/陈定家 王青

从基点到原点:中国当代生态散文中的身体意象/朱鹏杰

论“重述神话·中国卷”对女性形象的改写策略/叶慧婷  王佳

《人民文学》理论批评略论(1977-1979)/王锁


会议综述

当代文学研究的“文学性”问题面面观——2022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峰会综述/刘小波



第2期 目录


名家视阈

郁结、盘桓与顿挫: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国家—民族叙述/李怡


学术观察

关于莫言的看与被看——在“莫言的这十年和四十年”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/李洱


高端访谈·主持人·黄平

激活现代文学研究的经典性和当代性——刘勇教授访谈录/刘勇 凤媛


当代文学研究的“文学性”问题·主持人·张清华

困难中的构建——论中国工业诗歌的审美生成/汪政

“文学革命”与“文学性”的生成/翟文铖

论汉语的诗性与中国文学的“文学性”/高玉

传统潜结构的审美再生:当代女性文学母女冲突的模式与构型/李延佳


“九十年代文学”再出发·主持人·张洁宇

在争论、自省与对话之间——1990年代鲁迅研究的几个侧面/孙郁

“断裂”与“延迟”的对话——重审1990年代学术化进程中的“国民性”讨论/李哲

回到你自己——重读王乾坤《鲁迅的生命哲学》/黄海飞


发现经典·邱华栋专辑·主持人·张学昕

“月亮的朋友”——邱华栋与1990年代/刘大先

历史观、说书人叙事与武侠救赎——对《十侠》的一种理解与分析 /王春林 张浩          

城史流转与人心迁变:城市发展史视域下的邱华栋小说/王辰龙

1990年代:从城市书写到城市文学——以邱华栋的北京书写为例/ 陈若谷

文学“故乡”与传统重塑——邱华栋创作论/孙萍萍

盛代元音——长篇小说《空城纪》后记/邱华栋


现象透视

创意写作的疗愈之维——早期创意写作的疗愈价值及其历史化考察/葛红兵 李枭银

民族精神的寻根之旅——论当代家族文学的叙事转向/苑宇轩 王婧娴

灾害的镜像与创伤:1990年代生态散文书写反思/张旖华

城市化生存的“社会性自我”建构——基于21世纪中国城市移民电影的分析/艾志杰

《东北日报》的工人创作与 “人民性”文艺观/郑思佳 周珉佳

文学史叙述中“城市”想象与变迁——以乡土文学为坐标与参照的谱系学考察/赵振杰


评论阐释

寂静的时刻与庄严的苦难——东西中短篇小说论/张德明

开拓生态散文写作的新疆域——评陈应松的“神农野札”系列散文 /张颖

历史缝隙中的生命絮语 ——论《一把刀,千个字》/王振锋

共享与错位:《应物兄》与《我是猫》知识书写比较/曹轶凡

论王占黑小说中的时代游离者书写/萧映 钱墨痕

个体命运到时代形貌的透视与映射——《谁在敲门》的微观史视域解读/李朝

地域、历史与审美中的文学“民族性”批评观建构——论石一宁《民族文学:现场与思考》/罗莹钰


第3期 目录


名家视阈

中国现实主义文艺中的心性论传统/王一川


学术观察

《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》与“世界华文文学”研究的相关话题/张福贵


高端访谈·主持人·黄平

回到文本,回到“常识”——张洁宇教授访谈录/张洁宇 张慧


当代文学研究的“文学性”问题·主持人·张清华

是继续“历史化”,还是重建“文学性”—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之争/李遇春

文学批评“理论化”及其不满的精神现象 /姜肖

80后诗歌的美学向度与创造力形态探究/张高峰


“九十年代文学”再出发·主持人·张洁宇

与时代同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——1990年代的学科演进与学术经验/刘勇  李浴洋

“思想鲁迅”命题对1990年代文学研究的影响/李春雨

“思想淡出,学问凸显”的年代叙事症/宋声泉


发现经典·潘向黎专辑·主持人·张学昕

寻求生命存在的诗意——潘向黎小说的诗性特质/李秀龙

都市情感的“诚”与“真”——读潘向黎小说集《上海爱情浮世绘》/王思远 饶翔

深描都市光影,叙写世情人心——潘向黎小说论/王妍

上海的爱情与浮世绘(访谈)/潘向黎 罗昕


现象透视

21世纪长篇小说城乡关系叙事/韩蕊

跨语际的文学旅行——《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》个案研究/秦烨

新时期敦煌文学的发展嬗变/段凌颖 程金城

论《蜀山剑侠传》在中国网络文艺生产中的源头性地位/邓韵娜


作家研究

多种文体交叉同构的学者型作家——邢小利文学创作论/赵德利

“金枝”的声音/王晴飞

世俗时代的神话书写——以梅卓《神授·魔岭记》为中心/王艺涵

技术的隐患与生存的迷思——刘慈欣科幻短篇中的“元宇宙”问题/杨轲轲


影视文学研究

主体性建构与多元化共生——网络科幻小说影视改编之困境与突围/骆平

21世纪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伦理诉求/任付新


诗歌理论与批评

语义终结——19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 /范云晶

词语、存在与诗——王家新的词语诗学论/方舟

论胡弦诗歌的镂空美学——以《定风波》为例/草树


里下河文学研究

胸襟与情怀——读王干的散文随笔作品/王兆胜

气象与肌理——浅论夏坚勇的历史散文/汪雨萌

常数与变数——试论徐可散文的结构方式/周卫彬



第4期 目录


名家视阈

后文学时代的文学:结构、类型、特征/张法


学术观察

论中国当代学者长篇小说的大学书写/杨剑龙


高端访谈·主持人·黄平

“我将文学研究视为认识中国的中介”——贺桂梅教授访谈录/贺桂梅 张晋业


当代文学研究的“文学性”问题·主持人·张清华

构建“异托邦”——沈从文《在别一个国度里》的诗学独特性/吴晓东

经验的有限性与重塑“自我”的文学性——1980年代王安忆文学观的变奏/杨晓帆

社会主义文艺经验中的“文学性”代变——以转换期的汪曾祺为中心/赵坤


“九十年代文学”再出发·主持人·张洁宇

小说家及其文本可能的宿命——兼及阿来、迟子建1980-1990年代的写作/张学昕

知识转型、理论生产与学院内外:重审1990年代文学研究中的三重张力/李静

“自我诘问和自我清理”:作为方法的人文精神——对1990年代“人文精神大讨论”的一种反思/晏红

“历史”的面孔与限度——1990年代诗歌想象力的再思考/张凯成


发现经典·田耳专辑·主持人·张学昕

文学写作的“寸劲”——田耳小说论/梁海

如何虚构一个伟大——田耳小说的“秘要”/童欣

田耳小说中的底层书写——以长篇小说《天体悬浮》为例/白杨 李懿潼

 存在世界的“显像仪”——田耳小说人物形象探析/于 恬

寻找近乎失传的手艺(创作谈)/田耳


现象研究

左翼与先锋:作为“新兴艺术论”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思潮——以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艺运动为中心/王庆全 谢纳

文学会议中的“伤痕文学”——以《班主任》《伤痕》等小说的“讨论”为中心/甘林全

论新时期以来中国河流小说的考古叙事/蒋林欣

侠客与江湖的当代网络书写——以武侠网络小说为例/李澜澜 周冰

生态批评的目标:从作品分析到知识生产——以当代科幻文学为例/周红菊

德国《东方向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阐释/孙国亮 牛金格


评论阐释

时代叙事与生命叙事的“叠影”书写——读朱辉小说《万川归》/苏笑嫣

别样的人文关怀:韩松“医院”三部曲的迷宫叙事/刘伟云

从小说到电影:重思万玛才旦的跨界叙述/刘春

日常生活叙事下的人性深度开掘——谈盛可以小说创作及女性群像塑造/薛晓霞

边缘的行者:《隐匿者》对后物质时代的反思/廉鹏

王安忆的“劳动”日常与怀旧叙事/陈璐


四川作家研究

论《战争和人》与现代“家国情怀”/刘秀林

史传追求·民间风味·原生语言——贺享雍《乡村志》系列的叙事风格与审美价值/向荣 陆王光华

康巴作家群的生态维度研究/高琳佳  马迎春



第5期 目录


名家视阈

论叙述视角/张闳


学术观察

纯市场化:中国当下类型小说运营形态及其批评/汤哲声


高端访谈·主持人·黄平

返场和重勘:在丰饶的文学生活中开展文学批评——何平教授访谈录/何平 顾奕俊


当代文学研究的“文学性”问题·主持人·张清华

重建文学性先从语言性做起/贺绍俊

文明论“文学性”发微/冯强

作家“不读”,还是作家“必读”——论“文学性”视角下研究与创作的关系问题/刘诗宇


“九十年代文学”再出发·主持人·张洁宇

始于1990年代的文学变局——再从《萌芽》新概念作文大赛说起/吴俊

“变思想为形式”:张承志的散文道路及其1990年代转向/曾思怡

“自然书写”的起点:苇岸与1990年代散文/刘晓钰


发现经典·弋舟专辑·主持人·张学昕

精神·生活·形式:“人间纪年”中的弋舟和他的世界/杨辉

“城市叙事”构建的灵魂空间——论弋舟小说中的城市叙事/关岫一

“弋舟体”与“人间纪年”——弋舟小说阅读札记/徐晓杰

论弋舟小说中的身体叙事/王坤 蒋文香

是什么令我们犹豫——为小说而作(创作谈)/弋舟


现象阐释

大众接受效果与科幻文艺创作——以《三体》小说和电视剧的豆瓣评价为例/周彦杉

踟蹰·反思·超越——《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》的版本及相关问题/聂家伟

历史、方言、地方性知识——“地方性写作”的再反思/赵荣

超性别话语的当代流变研究/姚溪

数字人文作为儿童文学研究方法的实践与反思/彭雨


作家研究

名家接受视阈下的铁凝小说/李骞 王皓

作为思维方式的“时空意识”——刘亮程叙事文学论/何英

幻想与疏离:论张柠长篇小说《玄鸟传》中的“漫游者”形象/孙旭江

岛,意义化的空间——论李凤群“长江”系列小说的“岛”意象/戴瑶琴

生态危机与女性创伤:雪漠《白虎关》的隐喻书写/邹淑琴 莱丽古丽·艾合麦提 

拓展儿童文学边界的动物叙事——谈李谦的长白山生态小说/佟雪松


四川作家评论

集体无意识视阈下的自我“胎化”及其救赎——评罗伟章《隐秘史》/晏杰雄 丁思存

时代变革中彝族青年命运的象征与期待——评冯良《翻过瓦吉姆梁子》/胡畔

个人经验、地方色彩与“中国性”表达——四川当代青年作家论/代波


《五湖四海》研究小辑

微言时代之富 象喻传统之宏 ——《五湖四海》读札/孙霄

小说的“地理历史学”——关于《五湖四海》 /陈思



第6期 目录


名家视阈

确定选题的过程——当代文学四题/程光炜


学术观察

“文学书像论”的理由/赵宪章


高端访谈·主持人·黄平

现代性之后,如何理解我们的世界——宋明炜教授访谈录/宋明炜 陈济舟


当代文学研究的“文学性”问题·主持人·张清华

论文学细节与文学性/黄发有

先锋批评与文学性的重构——以上海先锋批评群体为中心/余竹平

批评的魅力——从批评语言的文学性谈起/曹霞


“九十年代文学”再出发·主持人·张洁宇

余响的溯流——谈洪子诚《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》中隐身的1990年代/吴丹鸿

时代的巨变和批评的风采——孟繁华的文学批评与1990年代/刘虹利

《香港的情与爱》与王安忆1990年代的城市书写/白亮


发现经典·蔡东专辑·主持人·张学昕

生命的苦难与精神的回旋——蔡东小说论札/曾攀

异质空间、身体与想象——论蔡东的文学世界/杨延龙 曹兰

日常生活的辩证法——以蔡东小说为例/苑博

抵御日常生活的悖论——蔡东近期小说观察/金学丽

小说落在世间之二三事(创作谈)/蔡东


评论阐释

塑造“有思想”的时代英雄——兼论王筠长篇小说《交响乐》/张志忠

莫言文学创作中的“齐物”思想/宗玉玉

贾平凹都市叙事的现代性悖论/张立新

叶兆言小说的城市空间美学研究/欧阳一菲

浮世烟火中的仰望与救赎——《烟火漫卷》与迟子建的人文关怀/李宜萱

精神的自觉——读储福金长篇小说《直溪》/冯倩雨


现象研究

“重土”传统的弃置——论21世纪乡土小说中的农耕文化困境书写/周鹏

1990年代以来大学叙事小说的五幅面孔/马建珠

非虚构写作的局限与突围/单苗苗

论晓苏近年大学叙事及其讽喻策略/王海燕

论钱中文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建构与当代价值/陈红玲

论林建法的编辑实践与当代文学的发展/李杨


影像透视

新时代非虚构影像的“乡愁中国”书写/彭伟

论当代作家纪录片的镜头语言——以《文学的故乡》为中心/蒋成浩

中国影视跨媒体叙事的策略与实践/肖帅 张琳

拓展与重塑:改革开放以来国产动画电影英雄形象嬗变研究/严万祺

本事、筛选与改编——论《小兵张嘎》小说及电影文本的生成逻辑/王雨


会议综述

新时代创意写作的机遇与挑战——2023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学术年会综述/孙旭江


扫码关注我们
end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当代文坛杂志社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